泥鳅(学名:、pondloach、orientalweatherloach、weatherloach)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鳅科的一种,因身体滑,难以捕捉,所以又称为「鰗鰡」。鰗鰡也用于形容小孩顽皮,溜的很快。

分布

本鱼分布于缅甸与含朝鲜、日本、台湾、中国在内的东北亚沟渠、池塘、稻田等水体。在中国分布于从辽河到云南的东部水域,包括四川、湖北、湖南、重庆各河流干支流、湖泊、水库、沟渠、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

特征

本鱼体极修长,体侧扁或略带筒状沿长,体色为斑驳的金褐色,带有黑色斑点,背鳍1枚,约与背部同等大小;臀鳍短;位于背鳍之后,尾鳍后缘圆形,尾柄末端上方有一斑点,背鳍软条9枚,臀鳍有软条7枚。具有10个触须,体长可达28公分。

生态

本鱼栖息在河、湖泊、池塘和水田中,性情温和,属杂食性,以蠕虫、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为食,容忍温度在2与30℃之间,而且在水中氧气不足时,能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气。在气压低时,牠会变得十分活跃。

经济利用

可食用鱼、饵钓鱼及观赏鱼,本种亦被引进至不少地方(如夏威夷),并有报告指引入后造成不利的生态冲击。

注释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泥鳅.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04-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黄河鱼类专著及鱼类学文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水产出版社,2015年,ISBN9789578596771;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年,ISBN9787567015371。

参考文献

  • Froese,R.&Pauly,D.(eds.)(2011)...Version2011-12.
  • 观赏鱼图鉴.猫头鹰出版社.1996年6月.
  • 泥鳅

扩展阅读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信息:泥鳅

泥鳅长大会变成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