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捕捉的大鲵在引种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可造成大期剧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为了不使有限的野生大鲵因引种应激反应而死亡,须对引种大鲵及巿场收购的大鲵作抗应激处理,注意正确的引种方法。

一、大鲵的应激表现

1、呕吐大鲵在运输过程中或运达目的地放入水中后将胃内的所有内容物全部翻吐出来。我们曾看到有-尾大鲵在放入水中后吐出两个老鼠头并排泄出大量粪便,另外一些大鲵放入水中后立刻吐出大量吞食的蟹。

2、体重减轻主要是大鲵因应激排出尿液及体表粘液等,使体内水份大量损失,体重减轻最大幅度可达30%。

3、放入养殖池后不进洞穴大鲵下水后始终不进洞,沿池子四周闲游或留滞在池的-角不动,这些大跟通常体内有钩或身体有伤。

4、身体不停摆动并常张口呼吸原因不详。

5、长时间不进食有些大鲵虽然进入洞穴,但由于应激反应强烈,很长一段时间不进食,即使水温、光照、溶氧等处于最适范围也不进食。这部分大鲵中有一些是因为体内有钩或伤口未愈合。如我们曾观察到有-尾大鲵引种回来入水2个月后才将体内吞入的长钩吐出。而有-尾雄性大鲵因吞入的长钩已到达肠,造成胃、肠壁多处穿孔,从引种回来入水到死亡,前后长达7个月,在此期间一直不进食。另有-尾被咬伤的大鳞伤口未愈合也一直不进食。

大鲵饲养管理方法

野生大鲵引种注意事项及抗应激方法

二、引种注意事项

1、外观检测首先对大鲵外表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外伤,表皮是否有溃烂、出血等病变,活动是否正常,后肢是否有力,将其翻转腹面朝天看能否迅速翻身等。凡是体表光滑、后肢有力、翻身迅速的大鲵其体质较好。

2、金属探测器检测对较大个体大鲵作亲本引进时尤须注意是否为钓捕。将大鲵放入网兜内,提起悬空,用金属探测器沿大鲵头部至下腹部来回打探,尤其要注意咽喉部和上腹部,因为如果有钓钩,大多处于这些位置。如果探测到有钩在咽部,则可将大鲵口撑开看能否用镊子取出,否则有钩的大鲵都要死亡,不能留作亲额。

3、运输前须暂养对收集到的大额在长途运输前须暂养,让其恢复体力。运输前几天要停食,让其胃内食物消化完毕后再运输。

4、运输过程注意事项运输时要保持鲵体处于湿润状态,水温最好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下,为保持较低气温最好利用空调车运输。不同个体应分开以免相互咬伤。运输用容器表面要光滑以免擦伤体表,水深以刚刚覆盖鲵体大部为宜。

三、大鲵引种后抗应激处理

大鲵引种后抗应激处理非常重要,必须使大鲵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应激反应,恢复正常状况,否则应激时间过长,体质下降容易造成死亡。抗应激措施主要有:

1、调节好水温、光照、溶氧等大鲵从野生环境引入养殖池后,对水温适应非常重要,实践证鲵适当提高水温对解除大鲵应激非常有效。深秋或冬季收购的大鲵采取逐步凋高水温(达14摄氏度-16摄氏度),保持光照≤500lux、溶氧≥5mg/l,能使大鲵在较短的时间(一般1周左右)解除应激反应并恢复援食。如果大鲵个体较小(0.2-0.4千克/尾)、体质弱、水温低(s摄氏度左右),再加上强烈的应激反应,很容易造成死亡。贩子从野外运回的大组由于怕大骗呕吐等造成体重减轻,往往用加冰块的方法使大组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从这些入手里收购的大鲵首先要注意使大鲵适应新环境的温度,水温的调节要循序渐进,待大鲵将胃内食物呕吐完毕并适应两天,在冬季逐步调高水温达14摄氏度-16摄氏度。实践证明,较高的水温对受伤大鲵的伤口愈合和引进的鲵种、幼鲢成活率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2、对受伤大鲵的处理对所有引种回来的大鲵最好先用pv碘30-50ppm浸泡30分钟,对体表有损伤的大鲵采取如下措施:a.伤口缝合:若伤口过大则可用手术针先将伤口缝合。b涂抹抗菌药物:在伤口处涂抹如磺胺软膏、pv碘等药物。。抗生素注射:可采用兽用磺胺嚼陡钠、庆大霉素2-4ml/尾,加适量vc背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l-2疗程即可。d.浅水静养:由于受伤大鲵体质较差,水位较深易引起头部露水呼吸困难,因此宜浅水静养。水位保持在20-30公分,2天换1/2池水,避免惊扰。e.全池遍酒消毒药物:用15-20ppm的pv碘或0.3ppm的强氯精全池遍酒消毒。

3、保持水质清新除保持水温14摄氏度-16摄氏度外,每隔3-4天须换掉1/2池水,使水质保持清新状态。

4、适时投喂大鲵入池后,每天注意观察其活动,如活动正常,夜晚有出洞觅食迹象,即可适当投喂食物。可采取先投喂如动物肝脏、鲫鱼等鲜料,逐步过渡到驯化投喂入工全价配合饲料。

5、驱虫对野外引进的大鲵待其摄食正常后应对其投喂驱虫药如抗原虫、绦虫及吸虫的驱虫药。因为大多数野生大鲵都不同程度感染有寄生虫。